真與空

昨天我和一位好友聊到,在關係中有時候會需要抽離自身的角色來做溝通,這點是我自己目前難以做到的,當我聽到那位朋友有忠實反映對方狀態的實踐經驗時,突然想起聖嚴師父在圓寂前說的偈言:「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初嘗到裡面的意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其實我第一次聽到師父遺言後的四句偈時,沒有太大的共鳴,可能是當時我預期師父會留下一些讓人當頭棒喝的文句,因此一直無法契入偈言的含意。

記憶中我對生命中關於「真」的幾個事件印象很深,第一是我的國中時期的某個生日,幾位最好的朋友合起來送我一顆玉石上面刻著一個「真」字,讓我非常感動,印象中這個字是他們幾位名字的發音結合起來的,但真就在我的潛意識裡面默默地影響著。

另一次是我在肯園當芳療師的時候,療程結束時我送一位客人到新生店的玻璃門前,臨走前她帶著笑容鄭重地跟我說,她覺得我是一位很真的人、這是相當難得的,然後希望我以後能後保持這份真。我當下聽了覺得有點震驚,沒想到會有人對我這麼說,同時也覺得受到鼓舞,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忘記。

但後來我覺得,我對於率真這個概念有些誤解,也因此吃了不少苦頭。到底什麼是「真」?我發現有時候自己不是太認真,而是太「較真」,太計較誰對誰錯、誰的角色就要應該做出相符合的思考和言行等等。同時我也常常被應該真誠不虛偽而弄得七葷八素,例如到底是要講真心話、還是巧言令色?諸如此類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我不喜歡衝突,所以我常會因為維護心中的那份自以為是的真,而採取消極逃避甚至姑且的態度,但另一方面又覺得委屈、想麻木自己,最後演變成一種輕視、漠視、軟爛和逃避,有點像竹林七賢的感覺。我的內心其實是嚮往「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意境,然而,在關係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心裡的那份真,你覺得你對我很真,我覺得我對你很真,可是你心目的真不一定是我認可的真,我付出的真也不見得是你想要的真,就這樣因為人我的分際,造成許許多多相處上的情緒。

回到昨天的對話,我思考抽離自身的角色來做溝通是必須捨棄心中的「真」才能進行嗎?就在此刻聖嚴師父的遺訓偈言在我腦海中浮現,在「本來沒有我」的「空」之背景前,自我仍然可以忙碌於日常,依著不同的因緣有哭有笑,好像經歷了很多事,但其實也沒麼事。人生如戲、如夢如幻,生死都變得淡然,夢裡的自我角色不再堅實、黏膩而頑強。回到本心空性之中,像鏡子般反射出真實的面貌,提供給對方參考,我想這是我接下來需要持續練習的。

反璞歸真

因為近幾年同時從事物理治療師 ( physical therapist ) 的工作而在身體工作 ( bodywork ) 方面得到很多體悟,同時也因兼容學習武術、瑜珈、中醫結構治療等等也讓臨床的技巧獲得相當多的領會,然而即使已經儘量選擇適合自己且概念容易相容的課程來進修,還是常常在融合各家哲學、觀點和技法的同時,使自己做出的療程產生實質和意境上的變化,這種改變不能說是不好,相反地它其實符合我某方面的預期而在生命各階段展現不同的樣貌,但有時候還是會覺得自己太費力了,有太多造作的感覺。

在六月底和七月初這兩個周末完成 措尼仁波切所教的課程並持續練習後,上週二在一節身心再平衡 ( 能量平衡 ) 個案中迎來一個奇妙的時刻,就是當我不再追求「深層」和「效果」時,「表面」和「流動」帶來更多的禮物。其實先前已經有好多位長期案主跟我反映我的手法讓痛感增加許多,當時我自己認為那是融合許多新技巧而產生的質變,我知道自己在身體工作裡加入太多治療的滋味,我隱隱覺得那似乎是一個過程。

直到上周二陰錯陽差剛好有機會睡了午覺,在精神飽滿之下跟我持續一起工作很久的案主碰面,個案中我持續練習 措尼仁波切所教的,開闊和明晰伴隨熟悉的人、熟悉的時間和熟悉的技巧,我想起尼騰 Neeten 在訓練團體中所傳遞的輕和流動,同時憶起欽騰 Chintan 教的長潮和知識技巧,我觀察到「我所做的」和我自己以及案主有更緊密的聯繫,不需要費力,充滿了清晰,然後就發現我做出來的技巧更貼合身心再平衡 ( 能量平衡 ) Rebalancing 個案所原來要展現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體驗。

之後的幾天我做的個案也能延續這種感覺,有趣的是,我在診所提供的物理治療也同時改變了,變得更加精微和穩定,非常感謝這次的發生、以及促使這次發生的所有緣分,也謝謝案主們長期的陪伴和支持,期待未來能夠幫助和利益更多人。

回家

第一次有回到家的感覺。

從小參加了許多營隊、社團,有很多同學、師長,還有很多關心我的朋友們,我卻總是感到孤獨。

四十多年的人生中,建立了種種美妙的關係和連結:慈愛的父母和的家人們,短期出家時的師兄,小學的玩伴們和老師,國中時的超級好同學們,高中時的知心好友們,大學時的好同伴們,營隊時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們,第一份工作時的超讚同事們,學佛的同參道道友們,以及親愛的太太和小孩,儘管如此,我總是感到孤獨,並且覺得自己習慣孤獨,也很適合孤獨。

除了與人的連結之外,我也在許多領域中投入,我當過班長、社團的社長、芳療師、物理治療師、上市公司的專案經理、公司的負責人,還有兩個社團法人的理事長。但我總是覺得自己很匱乏,有很多要學的地方,於是我每年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上課、充實自己,一直無法滿足,甚至常在想要開課教學的時候打退堂鼓,因為總是沒辦法對自己和想給出的東西滿意。

從前,每當達到生命的一個里程碑時,我感覺不到太多喜悅和成就感,甚至覺得自己不配,後來發現這種情況是所謂的「冒牌者症候群」,認為一切都是運氣及他人幫助而成的,我缺乏內在動機,一直是以匱乏感來規劃工作、目標和行程,總是想要讓別人或更高存在替我做出決定和方向,害怕探索、說出及做出自己真正所想要的,看似很有成就、很有人緣,卻好像難以投入感情和熱情,覺得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然而,就在前幾天,在 措尼仁波切的教學課程中,我終於有回到家的感覺,雖然我上過這個課程已經好多次,但之前都是迷迷糊糊的,很認真想要聽懂但卻遺漏忘失了很多。這次我本來也沒有帶任何期望,只是覺得需要一再複習而參加,雖然課程內容幾乎都相同,但這次好像聽懂了什麼,沒有作筆記,只是儘可能專心地聽,結果就聽到了之前沒聽到的,或是說感受到「原來這就是可以靠岸的地方,之前明明路過卻不知道」的經驗,非常喜悅、非常感動,像是找不到家也忘記家是什麼樣子的我見到了桃花源,然後發現原來這裡也是我的家鄉。

漂泊的船靠到了原生的岸,一切是那麼安定和踏實,心中的喜悅正在滋養,醞釀著與人分享,感動、感謝~

脈輪主導

今年四月參加瑜珈師資訓練中,我聽到拉帕老師講了一個觀念,打開我對於脈輪( chakras )認知的另一扇窗。

在解釋七個脈輪的對應關係之後,拉帕老師讓我們每位學員針對自己的脈輪做出能量上的評估,並依此畫出曲線圖,這樣一來就可以看出我們大多是靠哪個脈輪在主導生活。我看了自己畫出來的結果,覺得相當有意思。從前我只知道脈輪有強弱、正面傾向和負面傾向,但未曾想過較強的脈輪、亦或說是我們習慣展示的脈輪會主導自己與他人或世界互動的方式。看著自己的曲線圖我恍然大悟,自己從前的行為模式竟然跟能量較強的脈輪有著密切的關係。意識到這點之後,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除了可以用各種方式增強或平衡脈輪之外,我也可以試著嘗試用不同的脈輪能量來跟外在互動。

從前的我總是用單一的行為模式來跟人交往、互動,依據對象、時機和場合,有時候這種互動是舒服的,有時候也會遇到不舒服的情況,但即使有時候我對這種模式所帶來的反應和回饋感到不舒服時,也很難做出相應的調整,總覺得自己習氣很重,無法擺脫習慣的制約等等。以前我當遇到需要更改自己態度的情況總是非常糾結,內心當中總有「我就是這樣的人」、「堅持做自己」的固執觀念讓我不想改變,但同時又對於外界的回應與事情的發展結果感到不滿意,進而產生出憤怒、埋怨的情緒。有時想要嘗試改變自己,卻又顯得牽強附會、格格不入,反而形成內傷。而且,小時候受到「不為五斗米折腰」、「高風亮節」的教育又深埋在心裡,因此在人際關係上有了很大的障礙。

然而,在接受到脈輪主導的概念後,我嘗試在不同情況用我覺得適合的脈輪來回應,在看到與平常模式得到的更好結果時,我感到相當滿意,並慶幸自己可以做到。現在我更加了解自己的脈輪能量情況,明白到我需要在特定情況下選擇不同的脈輪來主導自己的行為和思考模式。這不僅能夠讓我更好地應對不同的人際關係和環境,還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和能力。我想,這是我在瑜珈師資訓練中得到的最有價值的啟示之一。

學習寰宇瑜珈

終於完成寰宇瑜珈 ( Universal Yoga, UY ) 100小時的師資培訓課程,完成考試的那一天感覺比念研究所來的硬核,因為本來我練習瑜珈的時間和頻率就不長,加上年紀已經到了45歲,重點是安德烈拉帕 ( Andrey Lappa ) 老師實在是太嚴格了,簡直自己好像參加了專業舞蹈劇場的演出排練,一點點小細節都要精準到位,完美呈現。雖然感覺有點吃力,但終究還是挺過來了。

在所有的運動之中,我最喜歡瑜珈,不過我參加師訓的動機並非當瑜珈老師。只是想深入研究瑜珈而將之融入物理治療的運動處方之中,就像之前學習禪柔 ( Gyrokinesis ) 和武術一樣,我抱著輕鬆的身心報到,不料第一天就開始了嚴酷的訓練,直到最後一天結業考試每當做上弓式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好像在特種部隊做蛙人操,不由得深深佩服 UY 的老師們的柔軟度、肌耐力與美感,真是不容易,無論是體位法 ( Asana )、串聯法 ( Vinyasa ) 和生命能量控制法 ( Pranayama ) 等實作都讓我學得很開心,尤其是濕婆神舞 ( Shiva Nata ) 的獨創設計真是令人驚艷,個人覺得它對筋膜、肌肉以及包含週邊、中樞和協調反射的神經系統都大有助益,非常值得推廣和學習。

在訓練過程中我最喜歡聽拉帕老師講瑜珈的哲學、理論和歷史,老師44年的練習和親身到印度參學42次的經驗讓我不由得地覺得他真是活生生的瑜珈寶典,老師推廣正統瑜珈的執著和集所有瑜珈學派之大成的作為也讓我深感佩服。除了拉帕老師,整個培訓過程都仰賴 Abby Tsai 老師的籌備、教學和付出和所有同學的支持,每天看到早已是瑜珈老師的同學們一起上課我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而且越優秀的同學反而越用功,考前還相邀複習、共同分享筆記和心得,感覺真的很棒!

上完師資培訓之後我有種想要學習更多和持續練習瑜珈的心,而且也想要透過教學相長來更加進步,希望在下次師訓前我能夠複習並增進瑜珈的練習程度,很感謝有這次的學習機會。

2022年的回顧

邁入2023年已經16天了,回顧去年最大的成就之一,應該就是順利從北醫的研究所畢業,總算圓了再度回到校園進修的願望,論文初稿、通過口試到修改完成的過程有種被完全抽乾的感覺,為了再度積蓄能量,師大博士班那邊就暫時辦理休學,也再度讓自己沉澱和整合學思歷程。

在物理治療師的工作方面在去年有頗大的轉換,農曆虎年剛到就轉戰到生生優動這間全自費診所,這要先感謝總院長林訓正老師面試我進來,然後院長鐘英華醫師、分院長 Flyna、經理 Taka、物理治療師、運動管理師和護理師這些朝夕相處的同事都很 open-minded,讓已經到大叔年齡的我感覺年輕了不少,而且診所的母公司也是我從前較少接觸的新創公司,提供相當強大的支援,讓我能夠在這邊完成學業,真是由衷感謝。在診所的期間我也學到很多專業知識,光是院會的討論和課程就讓我獲益匪淺,除此之外到醫師診間跟診以及同事之間的討論也讓我成長許多。

在璽悅中醫診所的兼診雖然一週只有短短幾小時,但是我的學姊羅珮琳院長、學長陳冠宇中醫師、護理師和其他同事都相處融洽,每次來到這邊都覺得環境超優美,對於治療的進行也很有幫助。在個人工作室方面也感謝案主的持續支持和轉介紹,讓我能夠將能量平衡個案分享給更多人。

在物理治療的進修方面首先要感謝生生優動,去年我在那邊上到由林訓正老師教授頸部的 Mulligan 概念徒手治療技巧,還有鐘英華醫師和 Flyna 分院長教導的肩部超音波影像課程,然後還聽了林維萱治療師上的 Kinetic Control 的前導課程,很讚!最後在12月到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參加由 Bruce 老師帶領兩天的FPES進階技術研討會,畫下完美的句點。

身體和心靈工作方面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課程改成線上進行,去年上了幾次 措尼仁波切的線上課程,感覺對禪修更有體會,也創下人生中在職請假最多天的一次。另外一項新紀錄是我從前年11月開始看諮商心理師一直到去年5月因為要寫碩士論文而暫停,這段期間回顧了將近前半生,收穫豐盛,推薦有需要的人都能尋找專業的心理師回溯生命歷程。另外除了參加欽騰和尼騰的線上工作坊之外,剛好8月份有機會能夠在高雄進入奧修能量平衡的訓練團體,再次見到尼騰感覺真好。7月到9月我到大安身心研究所跟陳立偉老師學了一期太極拳,很受用。瑜珈則在 The Key Yoga 繼續練習,可惜因為跟學業和工作時間配合的不是很完美所以請假了不少時間。幸運的是11月的時候參加到由心靈工坊舉辦之陳代樾老師的費登奎斯工作坊,打開了我許多視野。還有還有,去年因為好友的介紹開始跑步,也報名了人生第一次路跑,感覺是很相當方便的運動,對於增加體力很有幫助。

延續前年想要開始從事教學的希望,雖然去年還沒有正式開班授課,但至少有開始從整理資料,7月份和9月跟Zen大學習寫作與閱讀,開啟了讀書的興趣,後來陸續聽了樊登讀書和閱讀前哨站的許多影音教學,收穫非常豐富,奠定了今年的學習基礎。8月份到台大聽了人本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哈佛大學零點計畫之「玩的教育學」講座,真的超棒的!

2022年感覺過得超快但非常充實,希望尚未完成的期刊投稿能在今年完成,也期許自己在2023年能夠貢獻所學給更多需要的人,跟大家一起成長茁壯,綻放光芒!

回歸到身心的本初狀態

在全自費診所工作,我常常會因為要在第一次的療程找到患者症狀的成因並改善之而加快治療的速度,因此昨天一位相識20多年的好友在診間裡才會跟我說,他之前看我的貼文都是案主睡得很沉,為什麼換到他時會覺得超級痛的。其實主要的原因是我在工作室做的能量平衡個案與在診所提供的物理治療是兩種不同的服務,也因此我才會將兩種不同的場域工作,這也恰好是另一些朋友常問到的,為何我要回到醫療體系工作的原因。

治療和療癒本來就是有所差異的,之前我製作了影片文章心得加以說明,而現在我又有更進一步的解釋,那就是這是兩種不同的服務,雖然解決的問題或許相同,都是促進健康、緩解不適,但因為客戶本身的個別差異或是考量到當下的環境而有適合度的不同。例如有時候或有些人適合將不舒服的感覺視為身體和心理發出的訊號,從而往更深層的內在覺察與探究,踏上讓自己變得更通透和流動的道路;遇到另外不同的時機或是其他人則是需要擺脫、消除那些不舒服的感覺,讓他們回到正常的生活。正因為需求上的差異,提供的服務也會不一樣,於是我試著保留奧修能量平衡、頭薦骨共振等個案在工作室執行,然後如果有需要物理治療的人則引導到中西醫的診所改善他們的症狀。

然而這其中還是有一些彈性的,在實際的情況裡,選擇接受療癒個案的人可能也想消除症狀,選擇接受治療的患者也會需要抒發或整合感受,所以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竟成為太極的模樣。有了太極就讓我想到了無極,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陰陽皆由道所演變,而道又遵從萬物本來的樣子,所以無論治療還是療癒,都離不開本然,回歸到身心的本初狀態,或許可以是問題共同的解答或指引方向。

無論在工作室或是診所工作,我都很開心,因為無論是用療癒取向或是治療策略,最後看到接受者平靜、輕鬆的表情,就覺得這真是太棒了。

戲劇療傷之路

好久沒有邊流淚邊看紀錄片,今天被這部在網飛 Netflix 推出的《同行:戲劇療傷之路》( 英文片名為 Procession ) 所吸引,本來一開始是想多了解戲劇治療在做什麼,結果被這六位遭受嚴重童年創傷的男士之親身經歷和療癒過程所觸動,影片剛開始還需要熟悉一下導演和剪輯師的風格,但很快就能夠進入六個內在小孩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痛苦和復原的道路。

這部片的規模比我想像中還要大上許多,雖然我沒有進入過戲劇治療的團體,但因為我曾經參加過海寧格學派的家族排列工作坊,所以在觀看之前以為這部片頂多就是同一團體在相同空間協助每位案主編劇本和一起演出,沒想到製作人員拓展了故事的時間和空間,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量身訂做完成每個個案,真是令人佩服。我對這些男士敢勇於揭露自己脆弱、受傷的一面也感到相當敬佩,他們必需重新經歷數十年前巨大的恐懼、壓抑和憤怒,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氣!想到還有更多沒有相同條件或是挺不過來的受害者,就覺得很難過。

最令我感動的是主角們找尋場地和演出的過程的互動過程,可能是因為他們受害時的年紀跟我的小孩目前的年齡相仿,加上我本身也是一位身心療育的工作者,所以加倍有感受,整部片花了三年的時間記錄他們互相扶持的過程,用在專業協助之下的自編自導戲劇治療揭露過去無比苦痛的深層傷口,然後用各自的方式來完成創傷的釋放、平息與滋養,深深觸動了我。

推薦這部影片給對這療癒有興趣的朋友們,希望這類的不幸事件能夠永遠杜絕,受傷的人們能夠得到治癒與平復。

21天的轉化

剛完成長達21天的課程,非常感謝爸媽、姑姑、岳母等家人和任職診所的支持和包容,尤其是我的妻子和小孩每天的支援與配合,上一次參加這麼長的課程是在12年前的能量平衡訓練,但那時是單身加上剛離職,所以這次能夠完成真的是相當不容易。

這段日子的收穫滿滿,起初幾天深度釋放了一些過往創傷和殘留情緒,由於今年已經接受過一位諮商心理師長達數月的連續個案,因此感覺有加成的作用。過去扭曲的印記在微細身上形成的脈結形塑我們的性格,也影響我們的幸福感和愛與被愛的能力,看似擁有自由意識的我們,常被潛藏的恐懼和憤怒支配而渾然不知,受到情緒支配時的自己其實根本不算自由。

課程中我有確實完成每次聽講和練習,雖然沒有做到最嚴格的標準,甚至在空檔時間我還接了一些工作,而出現許多不同的干擾,但也因為如此,在課程結束後、回到日常生活時反而不會落差太大,很快就能適應並且把課程中所學到的應用在平常時間。我在這次的課程收穫最大的就是了解要保持覺知、敞開以及慈愛,說起來很簡單,但時時練習並養成習慣才是最重要的,這個體悟可以用一句來表達 — 修持是一切 Practice is everything。

非常感謝 措尼仁波切的指導,還有台灣芬陀利迦佛學會志工們的籌備、施心慧老師的翻譯以及其他的幫助,這個課程不僅僅對我的個案工作和理想有很大的幫助,對我的家庭、性格和情緒更產生莫大的支持,希望將所有的喜悅和感激等能量祝福全世界,願一切災難消除,大家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動中覺察

這兩週剛好有機會參加心靈工坊舉辦的費登奎斯工作坊,帶領者是陳代樾老師,數年前友人道興師推薦我說他是一位很有內涵的費登奎斯老師。我對費登奎斯 Feldenkrais 的印象始於二十年前因為在肯園工作時買了一本《菲登奎斯大師之舞》,幾年前也參加過一次工作坊,雖然了解粗淺但對它深具信心,只是一直覺得不得其門而入。所幸,這次有把握到近一步認識的機會。

工作坊的帶領主要是根據《動中覺察》這本書,我們做了一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動作,但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是由身體各個部位更小的動作所串連、協調和組合起來的,每個部位的小動作不同質地的改變會影響它們連起來的動作,所以外觀看起來相同的動作其實每個人做出來的多多少少有些細部差異。例如站著舉手這個動作,看起來只是肩膀在動,但細細來看會是從足部、小腿、大腿、臀部、腹部、下背、肋骨、肩胛、手臂、鎖骨甚至頭部等區段協同作用後的結果,雖然有主要收縮的肌肉,但是所有區段細微的改變都會影響這個舉手動作的品質,而每個人因為成長經驗,或是自我意象的不同,加上身體比例的天然差異,所做出來的動作自然就千變萬化,縱使想要達到相同功能,動作品質往往差異甚多。

我覺得摩謝·費登奎斯可以說是一位非常斜槓的科學家,能夠從物理學跨足到身心學 Somatics 真的非常酷炫,從親身體驗由理性兼容了身體、五感和情緒以及它們產生的自我意象 self-image,讓我們用更全面、有機的方式來看待人及其運作的方式,相當有趣。我從老師的引導經驗到身體不同區塊整合在一起,發現更多身體動作更多的可能性。

費登奎斯方法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有很多可探討、可運用在身體工作和物理治療的地方,希望日後有更多機會可以繼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