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毒奶更迫切的危機…


作者:吳迎春  出處:Web Only 2008/09

相關關鍵字:國際/全球大現場

台灣是個自然資源稀少的地方。跟印度、巴西、印尼、甚至中國大陸相比,台灣最大、最有競爭力的自然資源,就只有人才。

但是,九月份經建會的最新預估卻顯示,
8年後,台灣人口將進入負成長,也就是說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從人才的自然產生率來說,台灣生育率目前是千分之1.1人,跟比我們老得還快的日本(1.3人)、韓國(1.3人)、新加坡(1.4人)及歐洲等國(平均1.5人)比起來,還要低,表示台灣的婦女真是不願意生小孩。內政部最新數字顯示,台灣20-40歲婦女的墮胎率超過3成,也就是適合當媽媽的婦女中,有三分之一在懷孕後選擇墮胎。而且,某些地區老年人口比例超高,去年,南投縣超過65歲以上人口,就佔全縣13%,幾乎每7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

難怪我們的大學都招不到學生、難怪我們的年輕人只要考7分就可以上大學。這樣的人口結構、這樣的教育品質,應該很快就會拖垮了台灣的競爭力了吧?從歐洲、日本這些人口負成長社會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出,選擇性地接受移民,是解決人才慌的一個重要方案。而吸引移民,要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因為這些社會新鮮人一旦走出校門,第一個工作通常都會在他們受教育的那個國家。而且一旦有穩定的工作,他們也多半就會留下來,歸化成為當地的居民。

難怪,馬英九總統宣布,最快明年將開放採認中國大陸的學歷、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唸書,就是希望吸引中國大陸的新生代人才,灌注到逐漸老化的台灣社會。事實上,我記得去年在上海參加過IBM舉辦的一次跨國教育高峰論壇,會議中有個統計數字讓我蠻驚訝的。比較亞洲各國大學裡註冊外國學生的比例,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有高達31%的外國留學生,東京帝大有7%,中國大陸的清華大學也有3%,台灣的台大卻只有不到1%的外國留學生。2004年,台灣招收外國留學生約只有7000名,中國大陸卻有78000人。可見全球高等教育都國際化得不得了,紛紛要跟國外交換學生、研究計畫的時候,台灣的高等教育卻超級的「本土」。這真是台灣高等教育上一個很恐怖的缺憾,也是為什麼我覺得台灣之子們,唸完大學後應該出國唸唸書,不要光上本土的研究所,雖然離家近、房租省、還可以兼職打工,但是能夠得到知識、眼界上的exposure恐怕有限。

歐美等國移民政策中另個成功關鍵因素,就是新移民孩子的教育問題。《天下雜誌》很早就暴露了「新台灣之子」的教育問題,由外籍新娘、大陸新娘所生的孩子們,因為母語不是國語,所以進學校的適應力受影響。內政部統計,2004年全國嬰兒出生數約21萬人,外籍配偶的孩子佔13.2%,即每7.5個新生嬰兒中,就有一個「新台灣之子」。這些孩子,已經快速進入適學年齡,彰化縣西港國小的幼稚園裡,30個學童中,就有10個外籍配偶的小孩,這些孩子都是未來台灣的競爭力的主角,需要很不一樣的教育觀念與制度來因應。

台灣最近很瘋的國片「囧男孩」,講到弱勢家庭、隔代教養的話題,讓我重新想起台灣南部的那些都是老人家、外籍新娘的家庭。在人口結構出現巨變的台灣,這應該是比毒奶粉更重要的話題。


已發佈

分類:

,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表迴響